別被“夏天是血栓高發季”忽悠了,這個季節才值得警惕

太長不看版

  1. 血栓是血液成分在心臟或者血管內形成病的理性固體凝塊。血流淤滯狀態、血液高凝狀態、血管壁損傷等情況下容易形成血栓。 

  2. 網傳“夏天是血栓高發季節”不靠譜,冬季才是血栓的高發季節。夏天由於氣溫波動造成的血壓波動,與血栓形成之間並沒有因果關係。 

  3. 血栓形成一般沒有任何癥狀,當人們感到不適時,血栓已經形成了。因此,血栓的來臨是沒有徵兆的。網傳“四種前兆判斷法”並不靠譜。常見由血栓造成的健康問題為心梗、腦梗、肺栓塞、下肢動脈栓塞、腸腎脾栓塞。 

  4. 保持運動、合理膳食、戒煙戒酒、定期體檢等方式,能夠預防血栓的形成。

作者:張博晴(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醫師)

網上有打着健康科普旗號的自媒體文章聲稱,“夏天是血栓高發季”“有四種徵兆給你血栓提示”等,其實這些說法都存在誤導。 

一、血栓是什麼?什麼情況下容易形成?

血栓是血液成分在心臟或者血管內發生粘集、凝固,形成的病理性的固體凝塊。血栓形成的病因主要分為三大類:血管壁損傷、血液成分異常、血流異常 [1] 。就像在水管中流動的水,水管本身不光滑,水中雜質多,水流緩慢都會引起水管上雜質的沉積。而血栓的危害就像是一個塞子堵住了血管,使得血管內的血流不順暢或者沒有血流,周圍的肌肉神經出現缺血缺氧甚至壞死。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血管壁光滑,血液中包含的凝血系統和纖溶系統能避免血栓形成。 

那麼哪些情況下血栓容易形成呢?有以下三種:

1、血流淤滯狀態:久病卧床、外傷或骨折、較大的手術、妊娠、分娩、長途乘車或飛機久坐不動、長時間的靜坐及下蹲等可使血流緩慢、淤滯,促發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2、血液高凝狀態:如創傷、手術后、大面積燒傷、妊娠、產後等均可使血小板增高,黏附性增強,易形成血栓。

3、血管壁損傷:為血管壁受到任何因素的影響,常見有机械性損傷、感染性和化學性損傷時,容易形成血栓。

血栓主要分為四種: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紅色血栓和透明血栓。白色血栓發生在血流較快的情況下,常在心瓣膜、發生粥樣硬化的動脈內形成。混合血栓和紅色血栓主要發生在血流緩慢的靜脈內。透明血栓主要見於休克病人。 

二、網傳“夏天是血栓的高發季節”是錯誤的,冬季才是

網傳文章稱“夏天是血栓高發季節”,認為“夏天溫度高,血管舒張,血壓波動大,血栓容易形成”。這是完全錯誤的。事實上,冬季才是血栓的高發季節,原因是冬季為了減少熱量散失,血管收縮,同時人體代謝下降,血流速度下降,血液粘滯度增高,容易形成血栓。在夏季白天,溫度升高,人體為了散熱,血管舒張,加上汗液的丟失,血壓會降低;在夏季夜晚,由於迷走神經興奮,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因此血壓波動較大。但血壓波動與血栓形成之間並沒有因果關係。 

三、血栓的來臨是沒有徵兆的,網傳“四種前兆判斷法”不靠譜

網傳文章提出了四種癥狀,並認為這些癥狀是血栓來臨前的徵兆。事實是,血栓形成是日積月累的過程,一般沒有任何癥狀,當人們感到不適時,血栓已經形成了。因此,血栓的來臨是沒有徵兆的。 

我們可以再來看看這四種癥狀是否真的和血栓相關。

1、“起床後有眩暈和頭痛” 

引起這種癥狀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是體位性低血壓、低血糖、貧血、頸椎病、梅尼埃氏病等。當然,血栓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也會引起眩暈和頭痛,但並不是常見病因,需要進行醫學檢查才能診斷。 

2、“血壓波動大,鼻子經常流血” 

鼻子經常流血的原因主要是鼻粘膜乾燥充血、凝血功能障礙、外傷、鼻中隔偏曲等,與血壓波動大沒有因果關係。上文已經提到過血壓的波動與血栓形成之間沒有直接關係。因此,鼻子流血與血栓是兩種不同病症。 

3、“總是哈欠連天,經常感覺困” 

夏季皮膚毛孔舒張,血流量增加,從而大腦供氧減少;同時夏季大量汗液排出,導致鉀離子丟失,導致神經、肌肉功能受到影響,從而感到易倦易困。 

4、“手腳偶爾發麻” 

手腳偶爾發麻是局部供血不足的癥狀,一般是由姿勢不當、長時間壓迫引起。若經常出現的手腳發麻,長時間不能緩解,是肢體運動神經受損的表現,主要原因是腦梗死、糖尿病、神經炎、頸椎病、腰椎病、骨關節炎等。網傳文章提到的“長時間走路引起腿部麻木酸脹感覺”,主要考慮下肢靜脈迴流不暢和腰椎間盤突出兩種常見病。而靜脈迴流不暢可能是由於靜脈曲張,或者是由深靜脈血栓引起的。同樣的,“手部使不上力氣”的解釋也可以從多方面分析,血栓形成只是其中的一個可能因素。因此,血栓的早期癥狀並不典型,需要及時就診治療明確病因。

四、血栓形成后,真正的癥狀有哪些?

那麼,血栓發生的癥狀有哪些?血栓形成的過程一般是沒有任何癥狀的,當栓子脫落,跟隨血流引起某部位血管栓塞時,出現相應的癥狀。常見的血栓事件為心梗、腦梗、肺栓塞、下肢動脈栓塞、腸腎脾栓塞。 

1、心肌梗死:主要是冠脈粥樣硬化導致血栓形成,堵塞冠狀動脈,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壞死。主要癥狀為突然發作的劇烈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區壓榨性疼痛、煩躁不安、神志淡漠等,少數表現為上腹部疼痛、胃腸道癥狀(噁心、嘔吐等)。

2、腦梗:腦梗的形成機制與心梗類似,但癥狀與損害的部位、血管大小、缺血嚴重程度等相關。有的患者完全沒有癥狀,有的表現為一過性或者反覆的肢體癱瘓或眩暈,嚴重的表現為肢體癱瘓、癲癇發作、昏迷甚至死 

3、肺栓塞:肺栓塞最常見的是由血栓引起的急性病症。主要癥狀為發生不明原因的虛脫、面色蒼白、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等,甚至發生抽搐昏迷。 

4、下肢動脈栓塞:由於血管壁上脂質斑塊沉澱堆積,而使血管變得僵硬和狹窄,最後甚至出現閉塞,引起下肢壞死。 

5、內臟栓塞:腸栓塞、腎栓塞、脾栓塞的栓子主要來自於心臟,患者一般有冠心病或者房顫病史。腸栓塞主要癥狀為劇烈腹痛,伴隨頻繁嘔吐等胃腸道癥狀。腎栓塞主要表現為腰痛、血尿、噁心等。脾栓塞則為脾區疼痛,發熱等。

五、血栓的高危人群到底是哪些?

高齡;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疾病;吸煙飲酒;妊娠;可逆性危險因素(手術、長途旅行或者外傷) [2] ;心臟疾病(房顫、瓣膜病變)等。

六、如何預防血栓的形成?

網傳文章提到“保持適當運動”,為預防血栓的一種重要措施,能提高有氧代謝,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脂質的堆積。但要避免劇烈運動,這樣會使血栓脫落,造成栓塞。“控制血壓”也是預防血栓的重要方式,因為高血壓會引起血管壁的改變,促進炎症反應,加快粥樣硬化進程 [3] ,增加血栓形成風險。“每日飲水”能增加血容量,減少血液粘滯度,預防血栓。 

除了文中提到的措施,我們還需要做到:

1、合理的膳食: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油膩食物的攝取,提倡清淡飲食;

2、戒煙戒酒 [4] ;

3、定期體檢:監測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標,必要時需藥物預防。

參考文獻:

[1]   陽春市人民醫院,廣東醫學院,廣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等,etal.《外科病理生理學》.1999.

[2]   《中國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專家委員會.中國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J].中華醫學雜誌,2018,98(36):2861-2888.

[3]   徐也魯.動脈粥樣硬化——一種慢性炎症過程[J].中國動脈硬化雜誌,2001,9(2):93-95.

[4]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學組.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普通外科雜誌,2008,23(3):235-238.

題圖來源:123RF圖庫

【其他文章推薦】

台北植牙諮詢中心ptt

※牙齒亂,害怕做治療嗎? 台中矯正牙科專家,幫你解決一口爛牙!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相關資料

※維持全家人健康活力的花賜康紫錐花保健系列

※隱適美透明牙套的五個優缺點分享  

※過敏原檢測 – 你的營養,可能是孩子的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