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女歌手內臟脂肪近30被警告「不減恐臥床」大減30公斤!醫曝「偽瘦型」最危險

醫療

台語女歌手內臟脂肪近30被警告「不減恐臥床」大減30公斤!醫曝「偽瘦型」最危險

  • 丁彥伶 報導
  • 2023/08/07 11:48
  • 字體放大

  • 曾入圍第26屆金曲獎最佳台語歌后的歌手郭婷筠健檢發現內臟脂肪達高危險等級,醫師警告「再不瘦身、就等臥床」,讓二寶媽的她加速減重,最高一度減重30幾公斤!內臟脂肪飆高,為什麼會有臥床的危險?醫師表示,內臟脂肪雖然具有固定內臟和維持內臟穩定的作用,但是過多卻可能引起身體發炎,不僅可能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風險,罹癌風險也激增!

     

    曾一度胖30幾公斤 學會控制,懷二寶只增重5-7公斤

    郭婷筠懷第一胎時一度胖30幾公斤,後來她學會控制體重,懷第二胎時總共只增重5到7公斤。她努力減重的原因是她前年健檢時發現內臟脂肪高達近30,是正常人應該在1~9的正常值的3倍到30倍,一般來說,內臟脂肪10~14就代表數值偏高,而她達近30則是屬於「高危險等級」。

    看更多:

     

    內臟脂肪太高為什麼會有臥床危險?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黃欣寧表示,內臟脂肪可以固定內臟和穩定內臟,但是過高就反而會變成體內慢性發炎的禍源。目前醫界認為人體的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都和身體慢性發炎有關,甚至可能更進一步引起癌症。

     

    不過更可怕的是,黃欣寧說,現在發現不少內臟脂肪過高的人,其實看起來都不胖,猜測可能是許多人變胖以後就節食快速減重,自覺變瘦了以後又亂吃再變胖,再快速減重,所以即使外表看起來不胖,但是因為不斷地快速瘦又再變胖,內臟累積許多脂肪消不掉。

     

    「偽瘦型」患者潛藏悄悄發病最危險

    她表示,其實醫界最擔心的就是這類型「偽瘦型」患者潛藏的內臟脂肪過高,如果內臟脂肪一直消不下來,可能外表很瘦的人卻有高膽固醇,而他們卻因為一直以為自己「瘦瘦的很健康」而沒有注意,而種下代謝症候群的因子,提高未來發生中風、心血管疾病發作等危險。

     

    該如何提早發現自己可能是潛藏型代謝性疾病高危險群呢?黃欣寧表示,要準確評估內臟脂肪只有在進行電腦斷層檢查或是核磁共振(MRI)檢查時「順便看看」,因為單純只想了解內臟脂肪多少而進行這些檢查,一來太貴、二來也增加身體曝露在輻射線能量的風險。

    看更多:

    土城的洗腎中心有專機接送嗎?得皰疹,不是我的錯,帶狀皰疹就是俗稱的“皮蛇”症狀出現在身上呈現環繞分佈情形 一般人有個誤解!軒品牙醫聯合診所是板橋根管治療專科,牙醫師除了把發炎的牙神經清除外,還會把根管做適當的擴大及清潔,怎麼幫小孩選兒童漱口水?美容手術(牙冠增長術,改善笑齦) 、敏感性牙齒治療。生活不美滿 另一伴老是敏感早洩怎麼辦?早洩 (premature ejaculation) 是男士們最常見的性功能困擾 。兒童保健食品,怎麼吃才對? 不孕症要怎麼辦,生活飲食型態修正,易和中醫配合中藥、針灸治療!線上預約慢性食物過敏檢測愛滋檢測 – 提供全套檢查,絕對匿名保障隱私。人家說的減肥天龍國這是在哪裡?隱形牙套怎麼選?先來了解一下;不敢相信菜花就是這樣治好的~隱適美隱形牙套注意事項!!女性染淋病難察覺.上班族預防感冒防護5原則。如何提供長期依賴呼吸照護服務?想找台中牙齒矯正有醫療團隊

     

    另外,許多運動中心、減重中心常用的「Inbody」生物電阻抗分析儀器也可以粗略檢測內臟脂肪,但因為生物電阻抗分析容易受到身體水分、食物、溫度等影響,所以也不是很準確。

     

    腰臀比預先發現 肚子比屁股大就危險

    除了利用儀器檢查以外,黃欣寧建議也可以利用「腰臀比」來了解自己是否可能有隱藏性內臟脂肪過高, 也就是用腰圍長度來除以臀圍長度,一般男性的腰臀比如果超過0.9、女性超過0.85,就可能有體脂肪和內臟脂肪過高的危險。

     

    一般年輕女性的腰圍常只有24到28吋、臀圍約33吋到36吋,腰臀比大多只有0.7到0.8。但是年過中年,無論男女都容易會有腰圍變粗的情況,很多人常可以看到肚子凸出比臀部還要大,很明顯體脂肪和內臟脂肪都偏高,這就有慢性發炎的危險!

     

    高纖少油才能減內臟脂肪 加上運動才能加速瘦

    黃欣寧說,很多人都想要找出「精準瘦」的祕方,以為做仰臥起坐就可以只瘦腰、做抬腿運動只瘦腿等等,但其實沒有可以精準瘦的方式。想要消除內臟脂肪不能只是快速瘦身,而是要長期維持多吃高纖少吃高油才可以改善,想要加速內臟脂肪的消耗,則要合併運動,才能更快降低內臟脂肪。

    看更多:

     

    ◎ 圖片來源/翻攝自
    ◎ 諮詢專家/黃欣寧醫師

     

    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4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