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時間: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的康復訓練計劃

膝關節置換術能夠消除膝關節炎的疼痛,恢復膝關節功能,是一種療效十分確切的手術。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累積了數百例的成功經驗。但是有一點需要在這裏提醒大家,其實手術本身只是治療方案的開始,術后的康復訓練,才是達到手術應有療效、恢復患肢功能的重要保證。我常常會碰到一些患者朋友,在術后初期由於心理上過於畏懼刀口的疼痛或不必要地擔心刀口裂開等問題,不能很好地配合進行膝關節的活動,而是被動地等待刀口拆線,主觀上抱着“回家后再練”的想法。這樣一來,往往錯過了術后前3周這一康復訓練的黃金時段,使得手術預期效果大打折扣。而且,隨着關節周圍疤痕組織的逐漸增生形成,膝關節康復訓練的難度會越來越大,到術后3個月時,膝關節的活動度大多基本定型。此時,即使想練,也難以有多大的改善了。

那麼,手術后,我們應該如何進行康復訓練呢?這裏呢,有兩個重要的原則。一是時間越早越好,二是訓練科目應當動作到位、循序漸進。下面做一下簡單的方法介紹。

1、手術當天,小腿下墊枕,維持膝關節功能位,適當完成康復訓練A:踝關節屈伸活動3組,每組10次。

2、術后第1天,患肢做踝關節屈伸活動10組,每組20次;進行康復訓練科目B:股四頭肌靜力收縮(繃緊大腿前方肌肉,盡量伸直膝關節)10組,每組20次。

3、術后第2天,開始訓練科目C:卧位屈曲膝關節,即足跟不離開床面,將小腿向近端滑動,盡量屈曲髖關節和膝關節。訓練科目D:膝關節下墊枕,進行小腿抬高運動,要求足跟離開床面,達到5秒的騰空滯留時間。以上訓練每項10組,每組20次,分時段完成。

4、術后第3天,重複前一天康復訓練科目C,要求膝關節屈曲角度逐步加大。進行康復訓練科目E:直腿抬高,即在床上伸直繃緊膝關節,慢慢抬起使下肢離開床面。訓練科目F:患肢平放於床面,自己坐起或在別人幫助下雙手分別按壓膝關節上、下方,使膝關節被壓直,後方緊貼床面並滯留5秒。以上訓練每項完成10組,每組20次。

5、術后第4-10天,輔助應用CPM機器,給予患肢在無痛狀態下的被動運動,每次45分鐘,一天2次,在1周內達到或接近膝關節屈曲90°。同時,繼續進行患肢主動活動,完成訓練科目C、E和F。要求科目C訓練時主動屈膝角度達到當天CPM機器的設定值;而訓練科目F膝關節被壓平時,膝后和床面之間無法插入手掌。根據患者體質情況,可在此階段選擇扶步行器下地站立,逐漸進行行走訓練。

6、術后11-14天,拆線出院,繼續扶步行器進行行走訓練。進行康復訓練科目G:屈膝下蹲,雙手握床架或其他固定物,逐漸屈膝下蹲,要求膝關節屈曲達到或超過95°。如患者體力不佳,可選擇訓練科目H:坐於床邊,兩手扶床,雙下肢自然下垂,健側足壓在患側小腿上,幫助膝關節盡量屈曲,屈膝角度逐漸加大,直至達到或過95°,每次屈膝到底時應滯留5秒再放鬆。

7、術后第3-6周,繼續進行主動直腿抬高運動以鞏固訓練效果,患肢負重及抗阻訓練。患者換用拐杖練習行走,加強行走步態訓練,訓練平衡能力,逐步脫離拐杖在旁人保護下練習行走,進一步改善關節活動範圍。

注意事項:

康復訓練的量應當由小到大,循序漸進,以不引起患膝不適為宜。一些患者可能會出現膝關節的酸痛,尤其是在白天較大的活動量后。這是康復過程中的正常反應,疼痛程度與術前膝關節的功能狀態有關。可以口服或外用一點抗炎鎮痛藥物,抑制軟組織水腫和疼痛,同時適當調整活動量。

通常術后10周可以脫拐行走,從事大多數日常活動。可以選擇適當的活動以保持關節功能、控制體重,例如散步、游泳、騎車和跳舞。但對於爬山、爬樓梯或跑步等有損關節的運動,我們建議不做或少做。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xywy.com/

【其他文章推薦】

笑齦矯正,更多照片案例

※Qrious奇瑞斯-兒童機能保健專家

隱適美前後矯正對照圖

※床事不給力? 穩定有效的外科手術進行早洩治療,讓你重振男性雄風!

※把握兒童牙齒矯正6-12歲成長期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