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劑 從柴火煎走向智能煮

中藥湯劑是我國歷史最為悠久,應用最多、最廣的一種劑型。它製備方法簡便,加減靈活,奏效迅速,能適應中醫辨證施治用藥需要,故幾千年以來,長久不衰,為多數民眾所熟悉和青睞。關於湯劑煎煮使用的優勢特色、製備原理、製備工藝、操作技術和方法、質量控制,包括服用方法的研究和論述文獻,可謂“汗牛充棟”,難以數計。但各代的中藥煎煮,除御藥局、太醫院等,有專人為皇親國戚、達官顯貴提供專司煎煮服務外,絕大多數老百姓的用藥均為單個散煎,且均以柴薪或煤炭為燃料,採用直火加熱煎煮。

早期:煎藥室“水深火熱”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重視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中醫醫療機構相繼組建,大力推進中醫藥防治疾病和康復保健服務,並在藥房內設立中藥煎藥室,承擔住院患者的湯藥煎煮。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末,大多採用傳統的直火加熱煎煮法,即在50張~150張床位的醫院,多採用較大型或大型爐灶,以煤炭為燃料,爐灶上用大塊鑄有數十個直徑為10厘米左右圓孔的鐵板,以便置放煎器,煎煮器具大多為陶器瓦罐。100張床位以下的醫院,多由1人輪番從事操作,150張床位的醫院一般也僅安排兩人,勞動負荷很重,五六十個藥罐同時煎藥,工作人員常常汗流浹背,應顧不暇。那時煎藥室的條件十分簡陋,沒有通風降溫設施,從業人員業務素質也不高。

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末,除直火加熱煎煮外,許多地方試行電熱煎藥和蒸汽煎藥。所謂電熱煎煮,即採用多個小型電爐或特製的串聯成排電氣加熱裝置。蒸汽煎藥,起初時利用高壓消毒櫃,以特製的較大型的搪瓷類杯具為煎器,煎器上鑄有標牌,牌上標有床號,由操作人員將應煎藥物分別放入煎器,再加入定量水后,分層、分排整齊地放入櫃中,關閉櫃門,開啟蒸汽,定時煎煮,然後減壓、開啟,取出煎藥罐,逐罐濾取藥液。

對於蒸汽煎藥,業內存有兩大質疑:一是高壓煎煮溫度均超過100℃,部分藥物成分會被破壞和散失;二是在一個封閉空間內,幾十個藥罐同時沸騰,極易造成“串味”。隨後,研製生產了可任意拆卸組合、各罐獨立的煎藥罐。在一間160平方米左右的操作間內,可安裝約500個整齊成排的藥罐,每排每罐均有蒸汽管道相通,只要操作人員按病區床號將藥物分別裝罐,注入適量自來水,打開蒸汽閥后,即可開啟煎煮。據當時相關部門提供的檢測數據,所得葯汁與直火煎煮的質量基本一致。但伴隨的問題是,一個人照看50個左右的藥罐,在同時沸騰后,無暇顧及先煎、後下等特殊煎煮法的要求,敞口煎煮氣味揮散嚴重,藥液大多清淡,部分患者和醫生也不認同。同時,一個大房間內三五百個藥罐一齊煎沸后,室內溫度可達四五十度,蒸汽瀰漫,地面積水,操作人員長期忍受濕熱的煎熬,有人曾講:“應該想法子把煎藥人員從‘水深火熱’中解放出來”。

中期:煎煮逐漸規範化

1988~1989年,有的省份主管部門提出要“加強藥罐子工程研究”,組織人員開展全省層面的中藥煎藥工作專項檢查,並要求在醫院的中藥工作管理辦法中列出中藥湯劑煎煮管理專章。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除部分醫院仍採用直火煎煮外,大多逐步採用機器煎煮,煎藥室條件逐步得到改善。特別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1年在中醫院分級建設藥劑評審指標中,明確了中藥煎藥室建設和各項檢查細則;1997年印發《中藥煎藥室管理規範》,對中藥煎藥室的基本設施建設、煎藥操作規程、質量與技術基本要求、注意事項、管理制度等做出了明確規定,還在同年推行的“放心藥房”建設等規範性文件中將其列為主要內容。

進入21世紀以來,隨着葯事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等級醫院複評驗收標準的執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於2009年3月16日再次印發《醫療機構中藥煎藥室管理規範》,強調煎藥室應配備一定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經驗的中藥師具體負責煎藥業務指導、質量監督及組織管理;煎藥人員應通過中藥煎藥知識和技能培訓,並考核合格后才能從事煎藥工作;對煎藥用水、煎前浸泡、煎藥加水量、煎煮時間、火候控制、煎液量,以及部分藥物的特殊煎煮法等更明確地進行了規定。規範化的科學管理,促使醫院中藥煎煮質量不斷提升,更好地保證了人民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未來:理想湯劑可循求

近幾年來,部分較大型中醫院引進了半自動煎藥機和全自動煎藥機,着力推進中藥湯劑製備的智能化。全自動煎藥機信息處理系統與醫院HIS系統可實時數據交互,實現對煎藥的實時監控、批次查詢、處方管理、留樣管理、設備內置数字化管理,使煎藥人員及管理者對所有煎藥信息做到實時掌握,準確質控。有的醫院還組建了智能煎藥中心,拓展應用範圍,不僅滿足住院患者的煎藥需求,還開展快遞送葯上門,為門診患者及社區患者提供方便。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煎藥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可以肯定的是,當代對中藥煎煮,特別是醫療機構中藥煎煮的研究是廣泛而深入的,黨和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始終給予高度重視,頒行多項規範和標準,在保障和促進中藥煎藥室基本建設,強化煎藥人員素養和業務技術內涵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散煎、單煎,直火加熱煎煮,雖有優勢,所得藥液的質量可依主觀意願控制,但在一個有三五百,甚至兩千張以上床位的大型綜合醫院,要長期相沿襲採用傳統的中藥煎煮方法則較難想象,還需要不斷研究、發展。

中藥煎煮是中藥應用於人體前的最後一個環節,但質控標準難以量化,質量優劣難以客觀判斷。所以,即使有更多的標準規範和精細操作,想要為人們提供符合預設理想標準的湯劑,仍有一定難度。未來,隨着社會和科技的發展,只要堅持與時俱進和中醫藥原創思維,中藥煎煮的核心技術和可循求的理想質量標準定會出現。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health.people.com.cn/,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台北植牙諮詢中心ptt

※牙齒亂,害怕做治療嗎? 台中矯正牙科專家,幫你解決一口爛牙!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相關資料

※維持全家人健康活力的花賜康紫錐花保健系列

※隱適美透明牙套的五個優缺點分享  

※過敏原檢測 – 你的營養,可能是孩子的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