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罹癌院長變抗癌名醫!醫師5招抗癌飲食抑制癌細胞生長

曾經熱愛登山、體能極佳的蔡松彥醫師,在2014年確診肺腺癌合併鱗狀癌,儘管積極地接受治療,卻還是逃不過復發的狀況,後來靠著飲食養生、運動保健,以及最重要的正確心態,讓他的人生下半場出現了不同的轉折。而8年過去,蔡醫師的癌症再也沒有復發,更靠著親身經驗與輔導的癌症、慢性病患歸納出「五維一心」的療癒方式,養出逆齡、人人都能做得到的健康。

【早安健康/蔡松彥(神經科暨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

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

速食時代、美食當道,生活在這個世代的我們,很容易就吃進許多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肥胖、體重過重的問題跟著產生,增加罹癌及慢性病的風險。碳水化合物中除了纖維素人類無法消化吸收外,其他的多醣(如澱粉)、雙醣(蔗糖、乳糖及麥芽糖)及單醣(葡萄糖、果糖及半乳糖)都是糖分的來源,也是熱量的主要來源之一,現代人因為活動量少,攝取過多的產糖碳水化合物,往往消耗不完,人體的本能會將其轉化成脂肪儲存起來,日積月累,就成了胖子,這也是現代人容易肥胖的原因。

要養生、防疾病,務必讓自己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食物,不要再吃太多、吃太甜、減少食用煎炸燒烤等食物,才能保持健康體位,不讓疾病找上你。

亞洲胖胖國冠軍

臺灣現在是亞洲最胖的國家,根據國健署的調查發現,2016-2019年成人過重或肥胖者,高達47.9%,男性近半肥胖,女性有1/3、兒童有1/4過重與肥胖比例。國人十大死因中,高達八項與肥胖有關,包括肺癌、乳癌、大腸直腸癌、胰臟癌、子宮內膜癌、肝癌、攝護腺癌等癌症、心血管疾病,也包括腦中風等,研究亦顯示,肥胖會增加感染COVID-19時的住院和重症風險,肥胖真的不是福啊!

檢視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是否過量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攝取了適當而非過量的碳水化合物,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計算自己的身體質量指數,讓自己的BMI最好保持在22左右,18至24之間都是可接受的。如果超過24,基本上已是體重過重,就要注意了。另外一個更簡單的方式是看看自己的腰部,如果穿褲子,腹部有多餘的油脂超過腰帶,通常就是過重了,應開始節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

我的營養調理──以低醣生酮飲食為主軸

根據 2011 年 Rainer J Klement and Ulrike Kämmerer 在《營養與代謝雜誌(Nutrition & Metabolism)》發表回顧性的探討中,揭示若系統性的減少碳水化合物(CHOS)攝食量,能抑制或至少延緩腫瘤出現,以及讓已經存在腫瘤細胞的擴散變慢。研究文獻同時指出,碳水化合物或葡萄糖,甚至更複雜的碳水化合物,會直接或間接影響腫瘤細胞的增殖。

而近年來頗盛行的生酮飲食法,是目前具有實證醫學、支持性最佳的防癌及抗癌飲食方式。基於以上兩個理由,我的飲食中盡可能謝絕會產生糖的碳水化合物食物。

我們人體的熱量來源,可分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油脂三部分。當採取低醣飲食,每天的熱量相對不足,因此要增加油脂的攝取,才能保持足夠的熱量,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優先選擇油脂而不是蛋白質作為熱量替代來源的理由,是根據 1931 年諾貝爾獎得主奧托.海因里希.瓦爾堡(Otto Heinrich Warburg)的研究理論,癌細胞的粒線體有缺陷,主要以葡萄糖,部分以麩醯胺酸(glutamine)為能量來源,葡萄糖是由碳水化合物,而麩醯胺酸是由蛋白質分解而來,所以一方面低醣,另一方面補充好的油脂(主要是含 Omega-3 的油),就可能有效的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以上稱為瓦氏效應(Warburg effect)。

而因為油脂攝取較高,代謝後在尿中會出現酮體(ketone body),所以稱為低醣生酮飲食。這種酮體的出現是屬於生理性的,與糖尿病患者出現病理性的酮酸中毒是不一樣的狀況,所以民眾不用太擔心。但仍建議在醫療人員的專業指導下進行低醣生酮飲食為宜。

醣類的分類

分類 例子 組成分子
單醣類 葡萄糖  
半乳糖
果糖
雙醣類 蔗糖 葡萄糖─果糖
乳糖 葡萄糖─半乳糖
麥牙糖 葡萄糖─葡萄糖
聚合醣類 寡醣類 由 3 至 7 個分子的單醣鍵結而成
多醣類(澱粉) 由數百至數千個單醣分子連合而成
膳食纖維 非澱粉性多醣

資料來源:http://fishbio0918.weebly.com/3728339006.html


以上醣類(碳水化合物)的分類中除了膳食纖維無法經由人體轉化為糖以外,其他的醣類都可以轉化為糖,產生熱量(能量),而這也是癌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所以生酮飲食的概念就是要斷糖,讓癌細胞無法得到能量,進而藉由啟動我們的免疫系統來清除癌細胞。

遠離癌症慢性病,如何選擇好食材?下一頁看看醫師的好碳水與好油脂挑選清單!

來源鏈接:https://www.edh.tw/article/32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