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愛耳日|耳機戴多久會損害聽力?

你有沒有覺得自己經常耳鳴,聽力也大不如從前?有沒有耳機戴一整晚的習慣?是不是把掏耳屎當做特別爽的一件事情?很多生活中細微的小事,可能正在傷害你的聽力。



No.1 聽力下降真的是耳機的問題嗎?

2016年6月,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在對某高校3826名在校大學生調查發現,耳機使用率高達99.8%,已經出現噪聲性聽力損傷的人數超過1000人,佔比接近30%。很多人也都聽到過這樣的說法:耳機戴久了耳朵就聾了。耳朵聽力受損,真的是耳機的問題嗎?


 




要了解耳機對聽力的影響,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聽覺產生的原理,即我們為什麼會聽到聲音?
 
人耳能聽到聲音的頻率範圍是20~20000 Hz,
最敏感的音頻範圍是1000~3000 Hz。當聲波低於20 Hz(次聲)或高於20000 Hz(超聲)時人耳是聽不到的。


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內耳組成。外耳主要是收集聲音,並把收集到的聲波傳到中耳,中耳鼓膜震動引起聽骨鏈(錘骨、鐙骨和砧骨)的震動,將聲音傳到內耳。內耳的耳蝸是感知聲音的主要結構,耳蝸的基底膜上有一排排的外毛細胞和內毛細胞,毛細胞的作用是把聲音信號轉化為电子信號送給大腦。
 
當聲波傳到耳蝸時,可引起耳蝸內的淋巴液和耳蝸基底膜的振動,基底膜上的毛細胞表面的小毛就會動起來,這種運動將感受到的聲音信號轉換成電信號,通過聽神經傳給聽覺中樞,人們就產生了聽覺。


 
(圖源:Inner Ear Hair Cells | pixshark.com)


人耳對每一種頻率的聲波都有一個剛能引起聽覺的最小可聽強度和最大耐受強度,前者稱為聽閾,後者稱為最大可聽閾。通常我們所說的聽力就是指聽閾和最大可聽閾之間的範圍,即聽域。
 
當聲音強度達到最大可聽閾時,刺激產生的不僅是聽覺,而且有可能引起中耳鼓膜的不適或疼痛,甚至還會造成內耳的損傷。人的內耳大約有18 000個聽覺細胞,它們是直徑為0.01 mm的纖毛細胞,特別容易受噪聲影響,而且
受損后不能再生

 
所以,與其說是耳機影響了聽力,倒不如說是
噪音暴露
影響了聽力。噪聲對聽力的損傷主要是長期在相同頻率的聲音刺激下,耳蝸血管容易出現血液循環障礙,毛細胞會因為供血供氧不足,進而產生新陳代謝異常,最終導致毛細胞的損傷和脫落。
 




嚴重的還會導致螺旋神經節發生退行性病變,從而會導致噪音性耳聾或聽力下降,如果得不到有效的休息和必要的治療,就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轉的聽力損害。
 
那有沒有戴耳機又不傷害聽力的方法呢?

 
有的。對於喜歡佩戴內置耳機聽音樂的愛好者,盡量減少佩戴耳機的時間,音量不宜太大,注意勞逸結合。可遵循60、60原則,即
音量不超過最大音量60%,連續聽的時間不超過60 min。
或者使用質量過關的主動降噪耳機,在比較噪雜的環境中可減小手機的音量,減少噪音對耳朵聽力的傷害。


No.2 耳屎需要經常掏嗎?

有人曾把掏耳屎稱為人生三大爽事之一,覺得一天不掏就渾身難受,還有人說掏耳屎會耳聾,從來不敢掏。那這個耳朵里分泌的東西,到底要不要掏呢?


 
春雨君對此的建議是,沒必要,最好不要。
 
耳屎的學名是耵聹,為外耳道耵聹腺分泌的一種油脂,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黃色素,還含有少量水分和鉀、鈉等元素。耵聹產生后一段時間,會隨着水分揮發變成乾片狀,也可能是黏稠狀,即“油狀耵聹”,均屬正常。



 
一般來說,耳屎是會隨着人體的移動、咳嗽、咀嚼等動作自己排出來的,並不會堵塞耳道,也不會影響聽力。經常自行掏耳朵的話,可能會損傷耳道,刺激耳道分泌更多耳屎,甚至鼓膜穿孔導致聽力受損。
 
而且,這種看着噁心聽着也有點噁心的小東西,對我們的耳朵其實是有保護作用的。


一是抗菌:耵聹含有豐富的脂肪酸,能在耳道皮膚表面築起一層酸性膜,使外耳道處於酸性環境下,可起到輕度抗菌作用,保護外耳道免受感染;

二是保溫、保濕:耵聹可幫助耳道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不讓耳道內的皮膚過於乾燥;

三是防異物入侵:耳道皮膚的細毛被耵聹中的油脂滋潤,可阻擋外界灰塵、防止異物和小昆蟲侵犯鼓膜;

四是防噪:耵聹的存在客觀上緩衝了傳入耳中的聲波,避免耳膜被噪音或劇烈的聲響所震傷。

 
而且人的耳道可不是直直的一條道兒,讓你看不見地把挖耳勺、火柴棒、棉簽等伸進去又掏出來還啥事沒有。耳的解剖很複雜,可以分為外耳、中耳、內耳,而我們掏的耳朵就是外耳道,彎曲的外耳道直達鼓膜,深度可達1.5~2.5cm。

(圖源:
123RF)


 
自己掏耳朵看不到解剖結構,只能盲掏,掏耳朵的效果不好,也容易誤傷,其他人替你掏耳朵也需要很好的光線才能看清耳道裏面的情況。尤其注意,對於嬰兒和小寶寶,由於耳道較狹窄,力度掌握不好更容易損傷,父母盡量不要為小孩子套掏耳朵。  
 
但如果你是油性耵聹,相對不容易排出,長期積累可能導致耵聹栓塞,出現聽力下降、耳鳴、耳痛的情況,這種情況還是建到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診,醫生會用專業辦法將栓塞的耵聹取出。


No.3 為什麼有的人會經常耳鳴?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耳鳴的經歷,有時耳朵里會持續響起嗡嗡嗡的聲音,在安靜的場所或者當人過度疲勞、精神緊張時,耳鳴更為清晰。耳鳴原因複雜,
是常見耳部和全身疾病的早期信號。


 
耳鳴可以是任何聲音,單一響聲或者多種聲響並存,比如鈴聲、嗡嗡聲、嘶嘶聲等。鳴聲大小可持續不變,也可變化。耳鳴聲既可持續,也可間歇;可在單耳、雙耳或顱內聞及。



 
神經衰弱、情緒不穩以及工作中壓力大會導致耳鳴,患有腎臟、肝臟疾病、糖尿病、結核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當這些疾病導致全身功能紊亂時,也會出現耳鳴癥狀。但這種耳鳴一般會隨着這些疾病的痊癒而消失。
 
此外,藥物中毒,會引起劇烈耳鳴,停葯后即好轉,不影響聽力。
 
耳鳴通常與聽力損失、噪聲暴露、老齡化和壓力有關,
大多數研究報告保守估計成人耳鳴患病率為10%~19%,約1/3的老年人存在對耳鳴的長期感知。《歐洲多學科耳鳴指南》認為,耳鳴多與一定程度的耳蝸損傷有關。



 
所以當身體出現耳鳴的癥狀,且持續一段時間的話,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早去醫院,配合耳鳴專科醫生進行檢查和治療,切忌相信街頭廣告、民間偏方。

 


 

編輯:春雨醫生

參考資料:

[1]WHO,Deafness and hearing loss,2019-03-20,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eafness-and-hearing-loss

[2]李淑梅.耳機噪音對人體聽力的危害及其預防[J].生物學教學,2019,44(12):64-65.

[3]央視網,《每周質量報告》 20160612 耳機質量調查,2016-06-12,

http://tv.cctv.com/2016/06/12/VIDEdBuOud1yKF24GpnlKVk3160612.shtml

[4]杜晶艷. 嫌“臟”掏耳朵真的沒必要[N]. 北京日報,2019-09-18(019).

[5]盧兢哲,鍾萍,鄭芸.歐洲多學科耳鳴指南:診斷、評估和治療[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誌,2020,28(01):110-114.

【其他文章推薦】

台北植牙諮詢中心ptt

※牙齒亂,害怕做治療嗎? 台中矯正牙科專家,幫你解決一口爛牙!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相關資料

※維持全家人健康活力的花賜康紫錐花保健系列

※隱適美透明牙套的五個優缺點分享  

※過敏原檢測 – 你的營養,可能是孩子的毒藥!